八角茴香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22天前 | 110 次浏览 | 分享到:

八角茴香是木兰科八角属的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叶互生或叶簇生于枝端;叶片革质,椭圆状倒卵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花单生于叶腋或近顶生,花梗短,花被排成数轮,覆瓦状排列,内轮粉红色至深红色,花柱短于或近等长于子房;果实由8个骨突果放射排列成八角形的聚合果,红褐色或淡棕色;种子为扁卵形,红褐色,表面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7月。 

八角茴香原产于广西, 分布于福建、广东、贵州等地, 在西班牙、俄罗斯、日本等国也有分布。 八角茴香喜温暖、潮湿气候,忌强光和干旱,怕强风。以土层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的偏酸性壤土或砂质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法一般为种子繁殖。

据《本草求真》中有记载:“八角茴香,据书所载,功专入肝燥肾,凡一切沉寒痛冷而见霍乱。寒痛、阴肿、腰痛,及干、湿脚气,并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服皆有效”, 八角茴香在制作冷菜及炖、焖菜肴中常用,也是加工五香粉的主要原料。 八角茴香的果皮、种子、叶片都含有芳香油,广泛用于牙膏、香皂、化妆品、酒类、糖果、饮料及烟草产品加香、日用香精等, 是中国南方重要“药食同源”经济树种。 是中国传统出口的重要产品之一。 

产区多在北纬25°以南,年降水量需1000mm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冬、春旱季有露、雾,年平均气温19~23℃,最冷月平均气温10℃以上。 主产于广西西部和南部(百色、南宁、钦州、梧州、玉林等地区多有栽培),海拔200-700米,而天然分布海拔可到1 600米。桂林雁山(约北纬25°11′)和江西上犹陡水镇(北纬25°50′)都已引种,并正常开花结果。福建南部、云南东南部和南部、台湾、广东、贵州、陕西秦岭南部、越南等地区也有种植。

八角为南亚热带树种,喜冬暖夏凉的山地气候,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湿润,偏酸性的沙质壤土或壤土上生长良好;在干燥瘠薄或低洼积水地段生长不良。

幼树喜荫,成年树喜光。忌强光和干旱,怕强风。以土层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的偏酸性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经济

八角茴香的果皮、种子、叶片都含有芳香油,广泛用于牙膏、香皂、化妆品、酒类、糖果、饮料及烟草产品加香、日用香精等,是中国南方重要“药食同源”经济树种。是中国传统出口的重要产品之一。 

药用

据《本草求真》中有记载:“八角茴香,据书所载,功专入肝燥肾,凡一切沉寒痛冷而见霍乱。寒痛、阴肿、腰痛,及干、湿脚气,并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服皆有效”。

选方

治小肠气坠:八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钱,乳香少许。水(煎)服取汗。(《仁斋直指方》)

治疝气偏坠:大茴香末一两,小茴香末一两。用猪尿胞一个,连尿入二末于内,系定罐内,以酒煮烂,连胞捣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卫生杂兴》)。

治腰重刺胀:八角茴香,炒,为末,食前酒服二钱(《仁斋直指方》)。

治腰病如刺:八角茴香(炒研)每服二钱,食前盐汤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热,袋盛,拴于痛处(《简便单方》)。

治大小便皆秘,腹胀如鼓,气促:大麻子(炒,去壳)半两,八角茴香七个。上作末,生葱白三七个,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服(《永类钤方》)。

治风毒湿气,攻疰成疮,皮肉紫破脓坏,行步无力,皮肉燥热:舶上茴香(炒)、地龙(去土,炒)、川乌头(炮,去皮尖)、乌药(锉)、牵牛(炒)各一两。研杵匀细,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盐汤下十五丸,日二(《脚气治法总要》茴香丸)。

治胁下刺痛:配枳壳,麸炒研末,盐、酒调服(《得配本草》)。

性味

辛甘,温。

《品汇精要》:味辛甘,性温。

《本草蒙筌》:味辛,气平,无毒。

《本草通玄》:性热。

归经

入脾、肾经。

《本草蒙筌》:入心、肾、小肠、膀胱。

《本草求真》:入肝、膀胱、小肠。

《本草再新》:入脾、肾二经。

功能主治

温阳,散寒,理气。治中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

《品汇精要》:主一切冷气及诸疝疗痛。

《本草蒙筌》:主肾劳疝气,小肠吊气挛疼,干、湿脚气,膀胱冷气肿痛。开胃止呕,下食,补命门不足。(治)诸瘘,霍乱。

《医学入门》:专主腰痛。

《本草正》:除齿牙口疾,下气,解毒。

《医林纂要》:润肾补肾,舒肝木,达阴郁,舒筋,下除脚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本草求真》:大茴香,据书所载,功专入肝燥肾,凡一切沉寒痼冷而见霍乱。寒疝、阴肿、腰痛,及干、湿脚气,并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服皆有效。盖茴香与肉桂、吴茱萸,皆属厥阴燥药,但萸则走肠胃,桂则能入肝肾,此则体轻能入经络也。必得盐引入肾,发出阴邪,故能治疝有效。余细嚼审八角茴味,其香虽有,其味甚甘,其性温而不烈,较之吴茱萸、艾叶等味,更属不同,若似八角大茴甘多之味,而谓能除沉寒痼冷,似于理属有碍。盐水炒用,得酒良。

《品汇精要》:主一切冷气及诸疝痛。

《本草蒙筌》:主肾劳疝气,小肠吊气挛疼,干、湿脚气,膀胱冷气肿痛。开胃止呕,下食,补命门不足。(治)诸瘘,霍乱。

《医学入门》:专主腰痛。

《本草正》:除齿牙口疾,下气,解毒。

《医林纂要》:润肾补肾,舒肝木,达阴郁,舒筋,下除脚气。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慎服。

《得配本草》:多食损目发疮。

《会约医镜》:阳旺及得热则呕者均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