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21天前 | 93 次浏览 | 分享到:

花椒,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或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和杂质。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成熟果皮。


性 味

味辛,性温。


归 经

归脾、胃、肾经。


功 效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主 治

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外用:湿疹,阴痒。


相关配伍

1、与生姜、白豆蔻等同用,可用于外寒内侵,胃寒腹痛、呕吐等症。

2、与乌梅、干姜、黄柏等同用,可用于虫积腹痛,手足厥逆,烦闷吐蛔等症。

3、与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等同用,可用于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

3~6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禁 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


炮制方法

花椒:除去椒目、果柄等杂质。取净花椒,照清炒法炒至有香气。


生理特性

花椒:瞢荚果多单生,直径4~5mm。外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散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直径0.5~lmm,对光观察半透明;内表面淡黄色。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


产 地

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传统以四川产者为佳。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2、《本草纲目》:“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溲数,足弱,久痢诸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