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白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杭白菊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历史上曾享有“杭白菊与龙井茶”并提之誉,是中药材“浙八味”之一。 桐乡是杭白菊原产地,被誉为“中国杭白菊之乡”,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不断改进的生产加工工艺,杭白菊在色香味形等多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地方同类商品菊,古时曾为贡品。味道清醇甘美,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等功效。
2002年06月1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杭白菊”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19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杭白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药用价值
1.杭白菊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
2.杭白菊有解热作用。
3.杭白菊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扩张冠状动脉作用。
4.杭白菊具有养肝明目、清心、补肾、健脾和胃、润喉、生津,以及调整血脂等功效。
5.杭白菊有抑菌作用,菊花水煎剂及水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人型结核菌及流感病毒(PR3株)均有抑制作用。
历史渊源
桐乡杭白菊
明朝杭州府曾把质量上乘的桐乡产甘菊(小白菊)列为贡品,故杭白菊曾有“杭白贡菊”之美称。
自南宋开始,桐乡栽菊、陪菊、赏菊、品菊逐步行程习俗,菊展已成为桐乡艺菊的交流形式以及当地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杭白菊历史悠久,据考证,商品生产的确切记录,始见于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农学家张履祥(1611—1674年)所著《补农书》。书中记载:“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古人春食苗、夏食英、冬食根,有以也。每地棱头中一二株,取其花,可以减茶之半。茶性寒苦,与甘菊同泡,有相济之用。若种之数亩,其利视种豆百倍。吾里不种棉花,亦有以此为业者。但采菊费工,及适市贸易,耳目混乱耳。种植甚益,只要向阳脱水而无草,肥粪甚省,黄白两种,白者为胜。”《补农书》是张履祥48岁时完成的,由此可以确定,杭白菊商品生产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70年多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