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中药名。属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其果鲜食酸甜酥脆而微涩,回味甘甜,故名余甘,又名喉甘子,庵罗果,牛甘果等。该品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2cm。表面棕褐色至墨绿色,有浅黄色颗粒状突起,具皱纹及不明显的6棱,果梗约1mm。余甘子树耐旱耐瘠,适应性非常强,喜光喜温。生长期1-3年。甘、酸、涩,凉。归肺、胃经。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的功效。
入药部位
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的成熟干燥果实。
性味
甘、酸、涩,凉。
归经
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
主治
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产地
产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中国野生分布在云南、广西、福建、海南、台湾、海南、四川、贵州等省,江西、湖南、浙江等省部分地区也有。
相关论述
1.《唐本草》:“主风虚热气。”
2.《本草拾遗》:“主补益,强气力。取子压取汁和油涂头生发,去风痒,初涂发脱,后生如漆。”
3.《海药本草》:“主上气咳嗽。”